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读后感

时间:2022-12-31 19:36:27
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读后感

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读后感1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正如我们以前课本上学习的那样,无论对鲁迅之知多少,都习惯性地称之为鲁迅先生。而鲁迅先生似乎已经不能仅仅作为一个人物存在,似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新代表,也是一个阶级甚至是一段历史的代表。

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不明白他为什么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随着后来知识阅历的积累,我开始越来越明白,这些应该是国人所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特别是在读了《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之后,我才更加的明白,原来这一切都隐藏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或者说这是一个民族精神上的脊梁。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小的时候或者上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习惯性将鲁迅的文章分为两种,这第一种就是读不懂的那一种,每一句话都能够通过语言讲出来,但是却没办法弄懂其中的含义,就像买椟还珠的证人一样,根本无法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容。而第二类那就是读起来感动的,这种感动并非始那种嚶嘤泣泣、泪流满面的感动,而是受到了文章情感上的强势攻击,读后酣畅淋漓如酩酊大醉一般,能 ……此处隐藏2834个字……小说史略》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汇通的方法论特色。但鲁迅文学史观的形成又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思潮与个性特征相作用的产物。鲁迅文学史观虽具较大偏颇,但又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在精神极度沉闷黑暗的社会现状之下,鲁迅力图以他天才、个性、理想的文学观念来改变思想界之现实,这无异于暗夜中的一点灯光,这种孤军奋战的勇气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我们应以“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对鲁迅文学史观作出客观具体之评价。

再拿读书来讲,陈先生在一些文章中提及让我们去读经典,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

其实鲁迅的作品很多,但就以上这些就足以看出,鲁迅所经历的困难,以及对童年无拘束的生活向往,还有他不畏艰难继续反抗的精神。文字的无奈出自内心的酸苦,但是他尖锐的批判思考方式,却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社会的当权者,也给那些麻木不仁的民众意识敲醒了,不愧为思想家、革命家。在如今飞速发展的和平时代,他的思想仍可以支撑着我们,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有些人牢骚甚多,身上尼采味十足,所体现出来的文字,也没有鲁迅那般诙谐幽默了,文字也否定了他们的生活。如果都能脱俗,抛弃低俗的语言,真实的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

鲁迅文学史方法论既继承了传统治学方法,又吸收了西方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在两者之间找到某种契合点。由于鲁迅深厚的国学根底及自觉的方法意识,使得方法论与文学史观之间有较大的不一致,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学史观的不足。这样使得鲁迅早期文学史研究总体上以一种独具魅力的成功面目出现。

《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